中文|English

指南共识

《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》相关推荐意见

来源: 作者:编辑部 发布时间:2020-11-12

院前急救

对突然出现的疑似高血压性脑出血(HICH)患者,急救人员应迅速评估,并进行现场因地制宜的紧急处理后,尽快将患者转送至附近有救治条件的医院(Ⅰ级推荐,C级证据)。


急诊处理

急诊对疑似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快速地进行初诊、评估,稳定生命体征,进行颅脑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HICH诊断,完成急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(Ⅰ级推荐,A级证据)。


神经影像学检查

1.接诊后尽早行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(MRI)检查,明确HICH的诊断(Ⅰ级推荐,A级证据)。


2.CT血管造影(CTA)、MRI、磁共振血管成像(MRA)、磁共振脑静脉窦血管显像(MRV)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(DSA)可用于诊断或排除动脉瘤、动静脉畸形、肿瘤、烟雾病及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等引发的继发性脑出血(Ⅰ级推荐,B级证据)。


3.有条件的单位可对患者常规行CTA检查,在排除继发性脑出血的同时,其显示的“斑点征”可用于预测血肿扩大的风险(Ⅱa级推荐,A级证据)。


4.平扫CT上显示的“黑洞征”“混杂征”及“岛征”可能有助于预测血肿扩大的风险(Ⅱb级推荐,B级证据)。


5.评估血肿扩大风险应综合考虑基线血肿体积、口服抗凝药史、发病至首次行颅脑CT检查时间等因素(Ⅰ级推荐,A级证据)。


降低颅内压(ICP)的检测与治疗

1.对所有高血压性脑出血(HICH)患者应进行ICP的评估和判断,并及时处理,防止发生严重高颅压甚至脑疝(Ⅰ级推荐,B级证据)。


2.有条件时可以考虑对格拉斯哥昏迷量表(GCS)评分为3~8分的HICH患者进行有创性ICP监测(Ⅱb级推荐,C级证据)。


3.甘露醇和高渗盐水等药物可减轻脑水肿,降低ICP,降低脑疝发生风险;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药物的种类、治疗剂量及给药次数(Ⅰ级推荐,C级证据)。


镇静镇痛治疗

建议对重症HICH尤其是伴躁动者行镇静镇痛治疗(Ⅰ级推荐,C级证据)。


HIGH后的血压管理

1.对于收缩压为150~220 mm Hg(1 mm Hg=0.133 kPa)且无急性降压治疗禁忌证的HICH患者,急性期将收缩压降至140 mm Hg是安全的(Ⅰ级推荐,A级证据),降至130 mm Hg以下则会增加颅外缺血风险(Ⅲ级推荐,A级证据)。


2.对于收缩压>220 mm Hg的HICH患者,连续静脉用药强化降低血压和持续血压监测是合理的,但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高血压病史长短、基础血压值、ICP情况及入院时血压情况个体化决定降压目标(Ⅱa级推荐,C级证据)。


3.对于收缩压为150~220 mm Hg且无急性降压治疗禁忌证的HICH患者,围术期收缩压降至120~140 mm Hg可能是安全的(Ⅱb级推荐,B级证据)。

(来源:医脉通)